返回列表 发帖
51[wiki]铜[/wiki]鱼 鲤科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金鳅、水密子)
体前段圆筒状,后段侧扁。头锥形,吻尖,口狭小,下位,呈马蹄形。眼小于鼻孔。须1对,较长。胸鳍短,未端下达腹鳍。
栖息于江河流水环境,为下层鱼类。喜集群,在深潭或深水河槽越冬。4~5月间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漂流性卵。杂食,主食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肉鲜嫩,富含脂肪,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长江水系的于支流和通江湖泊,黄河水系也有分布。





52圆口铜鱼 鲤科
Coreius guichenoti (Sauyage et Dabry)
(方头水密子 肥沱)
体形似铜鱼,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吻较宽圆。口宽,呈弧形。眼径小于鼻孔。须1对,粗长,向后伸至胸鳍基部。胸鳍长,后伸远超过腹鳍起点。
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产卵期从4月下旬到7月上旬。产漂流性卵。杂食,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植物碎片等。富含脂肪,肉质鲜美。最大个体可达7~8市斤,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





54四同吻[鱼句] 鲤科
Rhinogobio cylindricus Gunther
(尖脑壳)
体长。头长于体高。吻突出。口呈深弧形。眼稍小,须1对。鳃耙8~9。
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个体不大,一般在半斤以下。
分布于长江水系。





55长鳍吻[鱼句] 鲤科
Rhinogobio ventralis Sauvage et Dabry
(土耗儿、洋鱼)
头长小于体高。口呈深弧形。须1对。鳃耙17~21。背鳍最长鳍条显著大于头长。胸鳍未端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
在江河的底层生活,主食水生昆虫。个体不大,数量较少。
分布于长江下游。

TOP

56似[鱼句] 鲤科
Pseudogobio vaillanti vaillanti (sauvage)
(马头鱼)
头大,吻扁,唇厚。下唇为3叶,中叶椭圆形,具发达的乳突;后缘游离。须1对,约等于眼径。腹部在胸鳍基之前裸露。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下层。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57棒花鱼 鲤科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1ewsky)
(爬虎鱼、沙锤)
体粗壮。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皱不显著;下唇侧叶光滑。侧线鳞35~39。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各鳍延长。
小型鱼类,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产卵其中,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58钝吻棒花鱼 鲤科
Abbottina obtusirostris (Wu et Wang)
(棒花鱼)
体粗短。吻短钝,鼻孔前方凹陷。上唇具乳突,下唇两侧叶有小乳突。上下颁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5~36。在生殖期间雄鱼体色浓黑,胸鳍不分枝鳍条变川,并具珠星。
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





59小口棒花鱼 鲤科
Abbottina guentheri Banarescu
体纤小,尾柄细长。头切、吻略尖,口小,上唇无褶皱,下唇不发达,中央具一对圆形肉突,上布细小颗粒突起。须一对,粗短。侧线鳞36~38。
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





60洞庭棒花鱼 鲤科
Abbottina tungtingensis (Nichols)
体较细,吻背面无明显凹陷。唇发达,密布小乳突,下唇两侧叶发盲。上下颌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8~39。
底层小型鱼类,数量较少。分布于洞庭湖和沅水系。

TOP

61建德棒花鱼 鲤科
Abbottina tafangensis (Wang)
体较粗壮,尾柄较高。唇发达,具乳突,上唇乳突尖形;上、下颌均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3~34。背鳍条特别延长。胸鳍未端几达腹鳍起点。
为底层小型鱼类,数量不多。分布于富春江水系。





62长须片唇[鱼句] 鲤科
Platysmacheilus longibarbatus Lo,Yao et Chen
体前部浑圆,后邻稍侧扁。口下位。上下颌均具角质边缘。上唇具褶皱,边缘有细缺刻;下唇连成一片,具乳突,后缘游离,**成流苏状,中央有深缺刻。须1对,较长。胸腹部裸露。
生活在流水中的小型鱼类,底栖;数量甚少。分布于长江水系。





63长蛇[鱼句] 鲤科
Saurogobio dumerili Bleeker
(猪尾巴、麻条鱼)
体较长,头小,腹面平坦,尾柄细长。唇厚,具小乳突。须1对。侧线鳞57~61.胸部具鳞。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
底层鱼类。生活于江河及大湖泊中。主食底栖动物。为同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体·长约250毫米。肉厚,含脂量高。分布广,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均产。





64蛇[鱼句] 鲤科
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
(船钉子、白杨鱼)
头较长,吻部在鼻孔前下凹。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唇发达,具显著小乳突,下唇后缘游离。须1对。侧线鳞47~49。胸部裸露。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湖泊的底层、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4~6月,漂流性卵。体较肥壮,数量较多。
分布广,全国主要水系均产。





65光唇蛇[鱼句] 鲤科
Jaurogobio 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
(钉公于)
体较短小,吻长小于眼后头长,眼径与眼间距相等。唇简单,无乳突,须1对。侧线鳞40~44。胸部裸露。
小型鱼类,栖息于河流下层,数量少。分布于长江水系。

TOP

66湘江鳅[鱼句] 鲤科
Saurogobio xiangjiangensis Tang
头较大,体细长。体长为尾柄高的22倍以上。唇厚,具乳突;下唇中部有一大的肉质突。侧线鳞52~53。胸部裸露。
生活在江河底层的小型鱼类。产于湘江上游。





67短身鳅[鱼它] 鲤科
Gobiobotia (Progobiobotia) abbreviata Fang et Wang
体较短,尾柄细。须4对,第1对颐须起点同口角须起点相平列。侧线鳞38~40;侧线上鳞6片。腹鳍之前的胸腹部裸露。
营底栖中活,硒息于底质为沙合的江河流水环境,食无脊椎动物。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上游。





68宜昌鳅[鱼它] 鲤科
Gobiobotia (Gobiobotia) ichangensis Fang
(叉婆子、沙胡子、石虎鱼)
体稍长。须4对,第1对颐须起点位于口角须起点之前(见左上图)。侧线上鳞5~6片,体侧6半部的鳞片皆具棱脊。腹鳍基部之前的胸腹邻裸露。胸鳍第2根鳍条呈丝状延长,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
小型鱼类,栖息于江河的沙石底上,食无脊动物。分布于长江水系。





69异螺鳅[鱼它] 鲤科
Gobiobotia (Xenophysogobio) Tchang
(燕尾条、叉婆于)
体前部圆筒形,尾部侧扁。头宽大,眼极小,眼径小于鼻孔径。须4对,第1对颐须起点同口角须起点相平列。鳞片细小,侧线上鳞9~11片。腹面自颊部至臀鳍裸露。
尾鳍深分叉。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于江河的流水环境中,上食无脊椎动物。分布于长江上游。




70裸体鳅[鱼它] 鲤科
Gobiobotia (Xenophysogobio) nudicorpa Huang et Zhang
体完全裸露。侧线完全。须仅3对,细小,口角须未端达眼前缘下方;颐须2对。尾鳍深叉。
生活于山溪小河底层的小型鱼类,常见体长为60~100毫米。数最极少。产于岷江水系。

TOP

71青鱼 鲤科
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青鲩、螺蛳青)
体长筒形,吻较尖。下咽齿1行,4枚,臼齿状。
栖息于大江河和湖泊的下层。主食软体动物。为人型经济鱼类,生长迅速,3年鱼可长至7~8市斤。最大可达140市斤。4~5龄成熟,繁殖期5~7月,在江河中产漂浮性卵,膜径5~6毫米。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具白色颗粒状珠星,胸鳍上有呈带状的密集珠星。
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并且是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以江、浙两省养殖青鱼最为有名。肉质优良,胆可人药。
分布广泛,以长江中下游出产较冬。





72[wiki]草鱼[/wiki] 鲤科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草鲩,白鲩)
体形与青鱼相仿,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夹。3~4龄成熟,4~7月繁殖,产漂流性卵.膜径5毫米左右。生殖季节成熟亲鱼胸鳍条上出现珠星。
大型经济鱼类,最重达70市斤,生长迅速,3年鱼可达近10市斤。肉质佳,产量高,为我国优良的饲养鱼类。
分布广,自华南至东北部产此鱼。





73 [鱼宗] 鲤科
Luciobrama macrocephalalus(Lacepede)
(尖头[鱼感]、马头[鱼宗]、鸭嘴[鱼宗])
体长、头下,吻长平扁,口上位,鳞片细小.背鳍位于体的后半部。大型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以鱼为食。在鱼苗阶段即吞食其他种的鱼苗。产卵期4~7月,在江河急流处产漂流性卵。生长快,1龄鱼可长至2市斤,最大重达100市斤以上。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74[鱼感] 鲤科
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
(竿鱼、大口[鱼感])
体修长,头锥形,吻部尖。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凸起,与上颌的凹陷相嵌合。鳞细小。背鳍起点位于腹鳍之后上方。
大型凶猛性鱼类,游动迅速,常在敞水区域追捕鲢、鳙、[鱼白]类等鱼为食。体重30斤的[鱼感]鱼,能吞食8~9市斤重的鲤鱼。从鱼苗开始就吞食其他鱼苗,在长江生殖季节为4~6月,产漂流性卵。
个体大,最大重达100余市斤。生长迅速;2龄鱼体重约7市斤。天然产量高,本身具有经济价值,但因大量吞食其他经济鱼类,被视为害鱼,在放养水面内须注意清除。
分布很广,全面各主要水系均产。





75[鱼管] 鲤科
Ochetobius elongatus (Kner)
(刁子、刁杆、麦杆刁)
体呈长圆筒形,头小而尖,口小。鳞片中等大小,尾鳍未端尖,分叉深。
有江湖洄游习性,4~6月在江河流水中产漂流性卵,7~9月进入湖泊肥育。食物以水生昆虫、枝角类为主,也食小虾。为中型经济鱼类,最大可长至20余市斤,肉质优良。
分布了长江以南各水体。

TOP

76赤眼蹲 鲤科
SquafIObarb 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红眼鱼、红眼棒、野草鱼)
外形似草鱼。具2对汲短小的须。眼上个部为红色,体侧及背部鳞片的基部具黑斑。
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中下层,繁殖期在长江水系为6~7月,在江河中产漂流性卵。主食水草。生长较慢,3龄鱼体重还不到1市斤。体中等大,最大可长到4~5市斤。
分布较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





77 似鲛 鲤科
Toxabramis wwinhonis Gunther
(薄餐)
体极扁薄。腹棱明显,自颊部直到肛门。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折。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
小型鱼型,中、上层生活,食浮游生物。6~7月产卵,卵漂流性。分布于长江,黄河等水系。
 





78餐 鲤科
Hemicculter Leuciclus (Basilewaky)
(白条、餐子)
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鳃耙15~18。侧线在胸鳍上方向下急剧弯折,侧线鳞48~57。背鳍具有光滑的硬刺。
行动迅速,常成群游大于浅水区上层。杂食,主食无脊椎动物。在长江,5~6月产卵,产卵时有逆水跳滩习性。分批产卵。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
小型鱼类,一般体·长l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79油餐 鲤科
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wsky
(油[鱼参]、白条、鳝子)
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直至肛门。鳃耙18~24。侧线在胸鳍基部上徐缓向下弯折,侧线鳞40~48。背鳍具光滑硬刺。
小型鱼类,喜集群,行动迅速,常在浅水区觅食。杂食,主食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雌鱼体长80毫米左右性成熟。5~6月产卵,产卵时亲鱼集群于流水表面溯游,并有跳跃现象,卵为漂流性。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80长春鳊 鲤科
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鳊鱼、长身鳊、草鳊、油鳊)
体侧扁,呈菱形。腹棱明显,自胸鳍直至肛门背鳍刺粗壮而光滑。臀鳍条3,28~34。
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草食性。生殖季节4~8月,以6~7月最盛。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市斤左右,最重可达4市斤。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可作为饲养对象。
分布鱼全国各主要水系。

TOP

81 红鳍[鱼白] 鲤科
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l
(短尾[鱼白]、黄掌皮)
体扁,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口上位,下颅上翘。背鳍具粗壮的硬刺。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珠星。
栖息于湖泊水草茂盛处或江河缓流区,幼鱼喜集群在浅水区觅食。肉食性,主要捕食小鱼,亦食无脊椎动物。产卵期5~7月,在静水湖泊中繁殖,卵粘附于水草上。
小型鱼类,常见体长100~200毫米,最长达300毫米。分布极广,全国主要水系均产。





82银飘鱼 鲤科
Pseudoleubuca Sinensis Bleeker
(马连刀、蓝刀皮、薄餐)
体极扁薄。腹棱自颊部直至肛门。鳃耙12~16。侧线在胸鳍上方陡然向下弯折,侧线鳞62~74。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上方。臀鳍条3,20~26。
喜集群于浅水区的水面游动,行动迅速,飘忽不定,故有“飘鱼”之称。杂食性,食昆虫、虾、高等植物碎屑。产卵期在5~6月,繁殖力强,数量较多。
小型鱼类,一般体长为100~200毫米,最长可达260毫米。分布广,从华南到华北均产。





83寡鳞飘鱼 鲤科
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
(蓝片子)
体形似银飘鱼。腹棱自胸鳍基部直达肛门。鳃耙9~13。侧线在胸鳍上方缓慢下弯,侧线鳞46~55。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上方。臀鳍条3,17~21。
小型鱼类。杂食。5~6月在江河中产漂流性卵。在江河较湖泊为多。分布于黄河,长江等水系。





84三角鲂 鲤科
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三角编、乌鳊)
体高,侧扁,呈菱形,头小。腹棱自腹鳍至肛门。上下颌角质发达。背鳍硬刺较长,长度大于头长。尾柄氏与高相等。鳔3室,前室最大。
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尤喜栖息在多岩石的区域。杂食,主食水生植物和淡水壳菜。3龄成熟,体重2市斤左右。生殖季节4~6月,在江河流水中产卵,卵粘附于砾石上。生长较快,个体较大,最大可长到10市斤左右。肉味鲜美,富含脂肪,为上等食用鱼。浙江杭州一带有捕捞幼鱼用于池塘饲养的习惯。
分布广,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





85团头鲂 鲤科
Megalobrama amblvcephaia Yih
(团头鲂)
体高,侧扁。腹棱自腹鳍至肛门。上下颌角质较薄。背鳍刺较短,其长度不及头长。尾柄高大于长鳔3中,中室最大。生殖季节雌雄体。上均具珠星,雄鱼第1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
适应于静水环境,通常在湖泊水草丛生的区域栖息。草食性。雌鱼2龄成熟,体重1市斤左右。产卵期5~6月,产卵场一般具一定流水,静水中也能繁殖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中型鱼类,最大达6市斤。生长较快,肉味腴美。含肉量多,深受群众欢迎,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自古闻名的武昌鱼,乃泛指鲂和鳊而言,但目前普遍饲养的武昌鱼,主要是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游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为最著。

TOP

86 长体鲂 鲤科
Megalobrama elongata Huang et Zhang
体比鲂属其他种为低。眼径小于吻长,头长为眼径的4.3~4.6倍。侧线鳞56~61。背鳍最后一枚硬刺和最长分枝鳍条均短于头长。
此鱼发现于长江上游。





87四川华编 鲤科
Sinibrama changi Chang
体较高,侧扁。鳃耙9。侧线鳞52~54。背鳍硬刺粗短,最长分枝鳍条显著小于头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臀鳍条3,18。
个体不大,常见体长60~120毫米。分布于长江上游。





88蒙古红[鱼白] 鲤科
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红梢子、尖头红梢、红尾巴)
头稍尖,口向上倾斜。侧线鳞73~79。背鳍具光滑硬刺。臀鳍条3,18~22。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及胸鳍布有珠星。
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河湾、湖泊。性凶猛,捕食小鱼和虾,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5~7月在流水中产卵。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中型鱼类,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天然产量较大,渔业上有一定地位。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89翘嘴红[鱼白] 鲤科
Erythroculter ilisaeformis(Bleeker)
(翘壳、翘嘴巴)
体氏,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上翘,竖于口前。眼大。鳞小,侧线鳞80~93。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条3,21~25.
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捕食其他鱼类,体重1市斤的个体能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6~7月产卵.产卵场多在近岸水区,卵粘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者重达20~30市斤,常见为4~5市斤。天然水体渔获物中占比重较大。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90青梢红[鱼白] 鲤科
Erythroculter dabryi (Bleeker)
(青梢于、青餐)
头后背部稍隆起。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口斜裂。侧线鳞64~71。胸鳍未端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臀鳍条3,23~29。
栖息于静水湖泊的中上层。肉食性,主食小虾。生殖季节,以5月最盛,在水草丛生的湖汉或河湾中产卵,卵粘附于水草上。个体不大,最大1市斤左右。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TOP

91拟尖头红[鱼白] 鲤科
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 (Kreuenberg et Pappenhein)
(鸭嘴红梢)
头小,尖长,头背面稍扁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口向上倾斜。背鳍硬刺光滑。臀鳍条3,23~26。
多栖居于流水或大水面静水体中。肉食,以小鱼和虾为主。5~6月产卵。个体较大,最重达6市斤以上,但数量较少。
分布于长江水系。




92短臀近红[鱼白] 鲤科
Ancherythroculter wangi (Tchang)
(麻尖)
口亚上位。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侧线鳞60~64。背鳍起点位于吻端与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未端不达腹鳍。臀鳍条3,17~22。
适应于流水环境,数量不多。分布在K江上游。





93黑尾近红[鱼白] 鲤科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
(高尖)
日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侧线鳞65~70。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未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其部。臀鳍条3,23~28。
中上层包类,主食小鱼。个体个大,常见者体长150~300毫米。
数最不多。分布于长江上游。



94高体近红[鱼白] 鲤科
Ancherythroculter kurematSui (Kimura)
(大眼刁、圆大眼)
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稍长。眼大,吻长与眼径相等。侧线鳞57~63。背鳍起点位于吻端与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未端不达腹鳍基部。臀鳍条3,21~25。
个体不大,一般体长为100~2m毫米。3~4月产卵。天然数量个多。分布于长江山上游。




95四川半餐 鲤科
Hemiculterella sauvagei Warpachowsky
体较扁薄。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具腹棱。口端位。下颌前端中央有丘突与上颌前端中央的凹陷相嵌合。侧线鳞50~55,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折。背鳍无硬刺。臀鳍条3, 11~13。
中上层鱼类。个体小,一般体长为60~130毫米,数量不多。分布于K江、珠江水系。

TOP

96黄尾鲴 鲤科
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黄尾、黄片、黄姑子、黄尾刁)
口小.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边缘。下咽齿3行。鳃耙47~51。侧线鳞63~68。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底层。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底层着生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性成熟,4~6月产卵。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卵粘性。最大长400毫米,一般2年鱼约200毫米。天然产量较丰富。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97银鲴 鲤科
Xenocypris argentea Gunther
(密鲴、银[鱼参]、刁子)
口小,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边缘。下咽齿3行,鳃耙38~45。侧线鳞53~64。腹部在肛门前方具不明显的腹棱。
栖息于江、湖的中下层。刮食着生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鱼可达性成熟,4~6月在流水中产卵,卵漂流性。天然产量大,尤以江河中上游的数量更多。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98细鳞斜颌鲴 鲤科
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Bleeker)
(沙姑子、黄片)
口下位,略呈弧形,下颌有较发达的角质边缘。下咽齿3行。鳃耙39~48。侧线鳞74~84。自腹鳍基部至肛门问有明显的腹梭。
在江河、湖泊和水库等不同环境均能生活。以着生藻类及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为食。一般2年鱼可达性成熟,繁殖力强,4~6月产卵,集群溯河至水流湍急的砾行滩产卵。卵粘性。在蛔类中个体最大,可长达6中斤。生长较快,2年能长至1市斤左有。现已成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
分布于全同各主要水系。





99圆吻鲴 鲤科
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
(青片、扁鱼)
体略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吻钝,向前突出。口极宽,横裂,下颌具锐利而发达的角质边缘。下咽齿2行。侧线鳞72~82。
栖息于江、河的中下层,刮食石上着生藻类和植物碎片。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品种,在我国有二、三百年养殖历史,与家鱼混养可提高产量。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100逆鱼 鲤科
Acanthobrama simoni B1eeker
(刺鳊、扁脖子)
口小.下位,横裂;下颌角质边缘不发达。眼径与吻长相等。下咽齿l行。侧线鳞41~50。自腹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
常见小型鱼类,喜群集逆水溯游。以藻类为主要食物。5~6月产卵,卵漂流性,产于急流溪河中。个体小,繁殖快,数量较多。
分布于长江水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