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给草缸换水时(直接加的自来水),老是出现状况,出现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融叶,连珍珠草也出现融叶。
实在是没想明白。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资料,这里也想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是在网上找到的资料是对于灭菌和灭菌法的讲解:
================================
灭菌和灭菌法?
消毒与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 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 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 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 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 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 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PH值 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处理剂量与监测 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
化学灭菌法要谨慎
化学方法灭菌是使用化学药物(即消毒剂)杀灭微生物。这种方法常被用于不能用热力灭菌的情况,如皮肤、组织、某些塑料制品等。
(一) 化学消毒方法
用化学消毒方法灭菌,有浸泡法和熏蒸法、喷雾法、擦拭法等。
浸泡法适用于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如锐利器械消毒时,将器械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中,器械的轴节要打开。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先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
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而旌的气体进行消毒灭菌,适用于室内物品和空气消毒,也可用于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的消毒。如进行室内消毒时,可用乳酸、过氧乙酸或食醋加热熏蒸。一般家庭用于流感或流脑消毒时,每立方米用食醋5 ~ 10毫升,加热后使醋蒸发。
喷雾法是借助喷雾器,使消毒液成微粒状气雾,弥散在窨,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擦拭法是用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或墙壁。
(二)常用化学消毒剂
常用消毒剂按杀菌作用可分为3大类。
1. 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如炭疽杆菌芽孢、破伤风杆菌芽孢、肉毒杆菌芽孢等)的消毒剂。其中有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等。含氯消毒剂保存在室温下即可,不要在高温条件下或让阳光直接照射。甲肝、乙肝、丙肝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一般采用高效消毒剂才能将其彻底灭活。
2. 中效杀毒剂:可以杀灭抵抗力较强的结核杆菌和其他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如乙醇、碘伏(强力碘)、碘酊和煤酚皂液(来苏儿)等。
3. 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除结核杆菌以外的抵抗力较弱的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以及抵抗力较弱的真菌(如念珠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这类消毒剂有氯已定(洗必泰)、苯扎溴胺(新洁尔灭)、玉洁新(三氯散)和高锰酸钾(俗称PP粉或PP)等。
杀菌能力越强的消毒剂,其刺激性、毒性和腐蚀性往往也随之增大。例如,含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剂,用来消毒蔬菜、水果、餐具、陶瓷洁具和排泄物,既可达到消毒要求,又能清洁除垢。但是如果用它来消毒棉织品和碳钢制品,就可能产生褪色和腐蚀,将物品损坏。在家庭中一般是使用中效和低效的消毒剂。
(三) 家庭常用的消毒药物
家庭常用消毒剂按其成分可分为3类。第一类含氯化物,如餐具洗涤剂、去垢消毒剂、84消毒液等。第二类是含酸清洁剂,如厨洁灵、过氧乙酸、卫生间清洁剂等。第三类是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衣物柔软剂、润发剂、洗衣粉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洗涤灵、洗洁精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煤酚皂:又称来苏儿,易溶于水,最为常用。2%来苏儿溶液用于手、皮肤、器械消毒,一般器械物品浸泡1~2小时;5%溶液用于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器械、物品等的消毒,浸泡0.5~2小时;5%~10%溶液用于病人排泄物及用具的消毒;纯来苏儿(或纯来苏儿和70%酒精各半的溶液)用于浸泡消毒锐利的医疗器械,如刀、剪等。用纯来苏浸泡后的器械,使用前,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后才能使用。
2. 酒精:又称乙醇。纯酒精或低浓度酒精的消毒作用并不强;而70%酒精溶液的杀菌作用最强,用于消毒皮肤,或用于尖锐器械(如刀、剪等)消毒(浸泡30 ~ 60分钟)。酒精的刺激性强,用于黏膜或创面时可产生剧痛。50%用于涂搽卧床病人皮肤,可以防止褥疮。
3. 碘酒:又称碘酊。 对细菌、真菌、芽孢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病毒也有效。2%-3%碘酒用于皮肤消毒和一般皮肤感染,但不能用于黏膜消毒。因碘酒对皮肤有刺激,所以涂后需再用70%酒精将其擦去。碘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用来浸泡金属器械。
4. 高锰酸钾:0.01%~0.02%溶液用于某些有机药物中毒的洗胃及尿道灌洗;0.0125%用于阴道冲洗或坐浴;0. 1%溶液用于水果等食物的消毒。高锰酸钾溶液应新鲜配制,日久失效。
5. 新洁尔灭:又称苯扎溴胺,是一种弱碱性的表面消毒剂,浓度为0.1%(1:1 000),有较强的杀菌力,刺激性小,毒性低,用于皮肤消毒和器械消毒。浸泡器械的时间为30分钟。
6. 漂白粉:1% ~ 3%澄清液可用来浸泡食具、便具,时间为1 ~ 2小时,也可用于喷洒和消毒地面。用于传染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消毒时,可将呕吐物、排泄物1份,加入10%~20%漂白粉澄清液2份,搅拌后放置2小时再弃去。漂白粉应入在阴凉处保存,密封防潮。澄清液宜新鲜配制。注意漂白粉有褪色和腐蚀作用,不宜用于金属物品、有色衣服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7. "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能有效地杀灭细胞、病毒、真菌、芽胞等,作用迅速,价格低廉,残氯对人体无毒。使用"84"消毒液要注意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对于传染病病人,尤其是肝炎病人用过的物品、血液、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可用浓度为1:200~1:50的"84"消毒液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时间为30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1:200指一份消毒液兑200份水,余类推);餐具等用1:250的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时间为10分钟;生食的瓜果蔬菜,用1:300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时间10分钟;卫生间浴缸或卫生洁具消毒可用1:250溶液进行刷洗,可达到消毒和清除异味的目的。"84"消毒液的原液对棉织品有漂白、褪色作用,且能腐蚀金属;应在避光、阴凉处保存。
链接:
================================
从上面标红的部分可以看出,当PH值低时,阴离子杀菌剂的效果变强,而我们用的自来水中一般都会存在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使用时Ca(ClO)2和稀HCl或CO2、H2O起反应,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是次氯酸),主要的杀毒成分是次氯酸,它应该是阴离子杀菌剂,这这个条件下,应该是增强的。一般的水草缸因为打CO2或者添加液肥等因素,PH值都不高。这使得自来水中的漂白粉对于硝化系统造成影响。
上面对于温度高时对于杀菌能力的影响,倒是没有说漂白粉的杀菌能力变强。
下面有一个从网上找到的资料,
========================
研究漂白粉杀灭副溶血性弧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漂白粉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作用,及温度、pH和有机物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用有效氯含量为0.125 mg/L和0.25 mg/L的漂白粉溶液分别对副溶血性弧菌作用1 min,0.0625 mg/L漂白粉溶液作用5 min,杀灭率均为100%;杀菌作用随温度升高、pH降低而增强,因有机物存在而减弱.结论漂白粉可杀灭水环境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链接:
=========================
上面只是针对于副溶血性弧菌实验,这也说明温度升高时可以增加漂白粉的杀菌能力。
最近温度升高,所以直接换自来水就比较容易出状况。
所以建议大家在热天换水时,最好是换经过晾晒过的水。
[ 本帖最后由 -影子- 于 2007-7-11 17:46 编辑 ]
提示: 游客身份不能浏览全部内容,请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后继续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