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华鲟撞坝而死,三峡大坝为什么不修建鱼梯?!(转帖)

中华鲟撞坝而死,三峡大坝为什么不修建鱼梯?!(转帖)中华鲟撞坝而死,三峡大坝为什么不修建鱼梯?!三峡大坝阻断鱼类回流产卵通道 中华鲟撞坝而死
    三峡大坝蓄水以来,长江鱼类的生存和繁衍仍面临考验。大坝阻断了鱼类回流产卵的通道,造成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撞坝而亡。而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白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等,数量更是明显减少,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数量更由过去每年五千条减至三百条。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主任刘灯红介绍说,三峡蓄水成库将影响到白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等六种国家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刘灯红说,自2003年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以来,长江水温有所下降,泥沙量逐渐减少,河流周年径流量改变。在夏季泄洪时,江水中的氧气、氮气等气体含量发生变化,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泄洪越多的年份,对鱼类的影响越大。由于“变江为湖”,许多适合急流生长的鱼逐渐向上游迁移,进而改变了鱼类种群的结构。
  据悉,最重要的是,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建设,阻断了鱼类洄流产卵的通道,造成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撞坝而亡。据了解,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已由原来的八百公里江段16个不同区域压缩到一个面积狭小的区域,而其群体数量也从过去每年三千至五千尾左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三百尾。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魏卓博士也表示,三峡刚开始蓄水时,洞庭湖的水位下降一至两米,目前水位已下降至五米,很多小支流出现干旱、断流,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加上今年出现少有的汛期干旱,很多水域的渔民现在已经很难打到鱼。以前鄱阳湖到处都是刀鲚,现在已经难觅踪迹。
  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除加大资金投入外,还应在长江沿岸再多建鱼类自然保护区,加强珍稀鱼类的繁殖保护工作。此外,在水库调度时要考虑生态调度,尽可能减小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三峡大坝为什么不修建鱼梯
    堂堂五千年文化,建做一个全世界最大三峡水坝,忘记河里有生物?
  三峡大坝设计工程师不知道水坝旁一定要建做"水梯"
  眼看还未夠二百年历史,却没有文化的美国,西北哥倫比亞河有一条水坝邦威水坝(BonnevilleDam)。是上世纪二零年代经济萧条时建做。1938年完成。当时美国人已知道如何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回流的鱼羣。美国人发明了"水梯""水梯"功能是让诃里生物爬过水坝。穿梭上下游。原理其实与水闸相同,只不过"水梯"常开。
  "鱼梯"。水坝一定一有,在美国是联邦法例。
  邦威水坝(BonnevilleDam),这儿的展览馆对于哥伦比亚河的零零总总,有详尽的介绍。例如,展示各式各样的老船只及船上用具,介绍栖息在河里的动物生态,说明整个河谷的演化过程(包含天然及人为的都有),藉由实物或模拟展示,非常的有教育意义。邦威水坝的整体设计,除了可供发电及船舶通航外,为了体贴回流的鱼羣,特别设置有经过设计的鱼梯,以避免破坏生态。此外,渔业研究所在这儿的鱼卵孵化及养殖池,也让小朋友们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9910487w.jpg
2008-3-20 07:51

FishLadder.jpg
2008-3-20 07:51

fishrearing.jpg
2008-3-20 07:51

fish-ladder.jpg
2008-3-20 07:51

Fish_Ladder_012.jpg
2008-3-20 07:51

fish-barrier-dam.jpg
2008-3-20 07:51
FishLadder02.jpg
2008-3-20 07:51


提示: 游客身份不能浏览全部内容,请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后继续浏览!

 

相关主题:

转帖【段子】一老大爷去买西红柿

转帖最牛的鹿角铁皇冠

欣赏一下德国人的 埃及(转帖)

【转帖】龙潭{风水宝龙}关于《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的讨论》

转帖[一种声音]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www.xjfish.com

附记一:
院士称三峡工程绝非生态灾难

能保护中华鲟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昨天,在河海大学举行的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上,针对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指出,这绝对是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
  陆佑楣说,三峡每年可以发电847亿度,这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煤炭发电的电量,而如果这么多煤炭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燃烧,产生的污染十分巨大。所以,三峡每年实际上可以减少1.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不仅不是“生态灾害”,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有人认为三峡水库会排出大量CH4(一种水底有机物质腐烂后产生的沼气),对长江水质会产生污染。殊不知,三峡库底根本没那么多有机物,都是些光秃秃的岩石。目前三峡水库水质相当好,是二级水库。只有气候变暖的某段时间,偶尔会出现蓝藻、绿藻。“我们平时在运行管理中注意避免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产生沼气,同时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达标的水不得向长江排放。”陆佑楣说。
  三峡工程中,对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以中华鲟为例,大坝的建成挡住了它们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根除这个问题!”但陆佑楣也表示,大家已经想出了多种办法来保护这种珍稀的鱼种。比方说,在宜昌已经建成了人工繁殖场,每年捕捞一些中华鲟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孵化出来成为鱼苗。每年起码有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存活率,中华鲟也应该不会消亡。其实国外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比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设立鱼道、鱼梯、过鱼机器等,想办法让鱼儿能够顺利过坝。这些保护措施国内同样也可以借鉴。
链接:陆佑楣
1934.1.7—)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省太仓市。195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曾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能源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主持了黄河刘家峡、汉江石泉、安康、黄河龙羊峡等水电工程的建设。在水电部、能源部期间,推进了水电建设体制改革,参加了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并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1993年至2003年期间主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研究和决策了一系列重大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如工程施工的总体布局、交通运输方案、导流围堰工程、大坝快速施工以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选型采购等;实行分项目招标、分项目管理,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体系及多元化筹资方案;提出“双零(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建设管理目标,实现工程与环境同步建设。实践证明这些研究和决策是成功的,三峡工程完全按照原定的进度计划、质量标准和投资概算实施,已于2003年成功地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首批机组发电和船闸通航的建设目标。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按:无论这位院士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事实就是事实,从葛洲坝到三峡以及长江上游各支流上的数之不清的大小水坝,没有一个建有鱼道或鱼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水质重度污染和河道退化至今没有任何改变,反倒是越来越恶化,白暨豚已经灭绝了,白鲟多年没有返汛的鱼苗出现其他小型所谓非经济鱼类就更是不必提了。04~06年间每年出现在成渝市场上的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数以万计,去年开始就寥寥可数了。甚至出现以广西湖南所产的沙鳅亚科物种来代替的情况,不难判断四川盆地的沙鳅类物种已几近灭绝,当我们看到美国白鲟现在可以普及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时,看到白暨豚的近亲仍然畅游在亚马逊河时,所以我不禁要问: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情来看待我们国产的同类物种?!难道我们只需要保护旗舰物种?其他的物种就可以任其灭绝?事实上我们连旗舰物种都保护得极差!到目前为止,不要说没有一个全面收集保存国产淡水鱼类活体的场所或全面保存冻态标本的基因库,甚至国产的绝大部分淡水鱼类我们连张照片都没有!那么,该如何评价我们那些所谓的保护措施和砖家呢?!是不是我们只能说我们的专家和政府就是不如美国的,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做得到的我们就是做不到,那原子弹爆炸、神舟上天的时候怎么不说这些话了?!

附记二:
中国特色的GDP
云南滇池是一个天然高原湖泊,近二十多年来,云南省开发滇池的旅游资源,在周围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宾馆、旅店、度假村等设施,所创造的产出为二十亿人民币。由于大量开发和经济利用,滇池的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   


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把滇池的水污染治理作为全国的重点,到第十个五年计划计划结束,也就是2005年底,滇池的水质还没有明显改善。至此,国家已经为滇池水污染治理投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为经济产出的2倍多。

按照中国GDP的计算方法,滇池开发和治理水污染共创造GDP超过60亿元人民币,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淮河流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最早开发的河流流域,也是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流。在淮河上节节建坝,五十多年来水电的产出约为六百亿人民币。

众所周知,淮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中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河流已经失去自净能力,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死亡。1992年李鹏在参加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国际峰会时,向世界保证,要五年内治理好淮河的水污染。

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十三年过去了,国家一共花费了六百多亿元人民币,动用了一切行政手段,包括把不建污水处理场的企业主拘留起来,可是淮河的水污染还是和当初一样,没有任何进展。

今年,国务院又把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列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中,希望在未来五年中情况有所好转。

三峡工程的代价 --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的长江三峡工程,总投资额为571亿元人民币,到1995年投资上升到2000亿元人民币。在建设三峡工程之前,长江三峡段的水质是中国河流中最好的之一,水质为二类水,而且还是按照1988年的标准评定的(中国水质分五类,一类最好,五类最次)。

建设三峡大坝之后,特别是在2003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后,三峡水库的水质开始明显变坏。据官方的数据,现在水库的水质是三类水,有的地段则是四类水甚至是五类水,这是按照1999年标准评定的。1999年的水质标准比1988年的标准更为宽松。

比如按照1988的标准,二类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大于2毫克/升但小于等于5 毫克/升;按照1999的标准,二类水的化学耗氧量小于等于15毫克/升,而化学耗氧量在8-15毫克/升的二类水,按照1988的标准则是四类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为世界第一,中国排放的化学耗氧量也是世界第一。

重庆大学资源和环境科学学院王里奥教授认为∶"三峡成库之后,库区江面变宽,江水变缓,库区的自净能力将大为减弱。随着水库水位的增高,在某些河段还出现了江水回流的现象,污染物无法跟着江水走而滞留在水库里,未来将造成更大的威胁。"

重庆大学的雷亨顺教授指出∶"每一个人都知道大坝建成之后长江的水将不宜饮用,一旦出现严重污染,就可能是无法收拾的局面。累积型水污染是三峡工程最大隐患,如果现在不重视,一旦问题出现,今后就是黄金堆成山,也无法收拾,库区各县基本上都不具保护长江的意识,没有一个县打算建库后依旧吃长江水,各县都在搞自己的水库,打自己的算盘。"

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张光斗教授参加了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并担任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负责人和三峡工程建设质量检查负责人,在视察了三峡库区和重庆之后,为三峡库区的水质污染问题忧心重重,他给中央领导人的信中建议为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拨款3000亿元人民币。

建设三峡工程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治理三峡工程所造成的水污染需要3000亿元人民币,这笔账应该怎么算?每个人都很清楚。但是在中国GDP上是起码增加5000亿元人民币。所以有人说,三峡工程拉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这话不假。
生态环境的损失

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根据香港UBS的经济学家DONG
TAO的估计,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在美国一个要卖20美元,但是中国只拿到0.35美元(纽约时报200626)。

0.35美元根本还不够清除生产这个芭比娃娃所产生的水污染。2006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中国长江、黄河两岸布置了二万多家化工厂,布局不合理,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生产芭比娃娃的材料,就是来自这些化工厂。这就是中国为世界最大加工厂付出的水环境代价。

2005年底中国的炼钢能力为每年4.7亿吨,目前在建的还有0.7亿吨,总计5.4亿吨,而中国国内的市场需要为每年3.5亿吨钢,多余生产能力1.9亿吨,造成钢材的大量囤积。

中国的铁矿资源并不丰富,能源资源更是缺乏,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和能源,在中国的土地上大炼钢铁,把废水、废气、废渣留在中国,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地,危害人民的健康,危害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不是中国老百姓所需要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特别是以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硬道理,因为经济发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按:长江中下游的工业和生活垃圾污染我们暂且不论,就目前上游的形势来说,基本是这样一个模式:干支流到处修水坝,水质再好的水库,也只有普通家鱼和极少量野生鱼种能存活,干流的鱼不能洄游到支流上繁殖,支流上的幼鱼无法进入干流育肥,有鱼的河段电、毒齐上,有鱼没鱼的河段都是农副业和小工业污染俱全,试问一下,长此以往我们的淡水鱼类资源还能维持几年?!我亲眼目睹过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库区蓄水后的水质恶化状况,看过平武王坝楚-九寨沟白河峡谷一线修小水库对植被的惨烈破坏,仔细观察过香格里拉县冲江河沿线水库和河道的变化,考察过乌江流域支流被彻底电毒后河道里百里毫无生机的恐怖景象,还呆立在金沙江攀枝花段静望过滚滚东去的一江黑水,更曾徘徊于三峡库区下游的长江宜昌段看过那满河的垃圾、闻过如今腥臭刺鼻的江水其他还有很多很多,不忍卒说了。大家说说,我们能为保护现在仅有的野生鱼类资源做些什么?!

附记三:
非法捕捞导致350公斤中华鲟惨死江中

EBDC93BFAE8B14154FE7850074F79C87.jpg
2008-3-20 07:53


B05792AB9034C87B5FDC36E6387B7447.jpg
2008-3-20 07:53



死去的中华鲟被送往冰库
2007110,一条长3.6、重350公斤的中华鲟因被非法捕捞致死,静静地躺在洪湖市的一个冰库里。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处长马道云遗憾地说,这么大的鲟鱼是6年来长江发现的最大一条。

8
日下午430分,2艘双挂机铁船在长江嘉鱼县簰州镇江段非法捕捞,将渔网中挣扎的中华鲟拖到浅水滩,引起了人们围观。围观的人群中,一位曾经当过渔民的送菜工发现,渔网中的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他当场警告非法捕捞者,并打电话给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

管理处人员赶到现场时,2名非法捕鱼者已将渔网割断后逃离了现场,而搁浅的中华鲟已奄奄一息。管理处人员急忙跳入冰冷的江中,开展施救。管理处人员从中华鲟身上取下6只滚勾后,试图将中华鲟推入深水区。几次尝试中,鲟鱼因无力游动,一次又一次被江水冲上浅水滩。无奈之下,管理处人员将中华鲟推入深水区,站立在鲟鱼两侧,让其保持正确的姿势达1个小时。但放手后5分钟,中华鲟还是被冲上浅水滩。管理处人员发现,这条中华鲟尾部肌肉开始发硬,丧失了游动能力。晚上10点半左右,这条受伤的中华鲟被研究人员确认死亡。

保护区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熊远辉认为,多数情况下,当地渔民误捕后都会主动通知保护人员来进行救护,在过去多次救护中,无论是中华鲟还是江豚,救护行动都成功了,像这种将中华鲟蓄意拖曳的事件是极少数的。

现在长江水量减少,航道变窄,在过往船只的干扰下,极易使中华鲟和江豚搁浅,而渔民在捕鱼过程中也经常误捕这些保护动物。目前,保护区管理处已加强保护区管理,并正在追查这次事件中的非法捕捞者。

按:这样的事情也不知发生了多少了,为什么屡禁不绝屡禁不止?!为什么通常只有发案的新闻而很少听到破案的通告?!其实,只要看看禁渔期里满市场的野生鱼就应该明白我们的法律和执法人员有什么用了,曾经有鱼贩告诉我,他们在江边收购野鱼时亲眼目睹当地鱼政的人带头毒鱼!每年我在鱼市里总能看到大量的尚未产卵大腹便便的雌鱼和仅有牙签长的幼鱼,心里那个痛真是无以言表,不仅仅是为了这些鱼儿的遭遇,更是为了我面对此惨景却束手无策,只能这么眼睁睁看着它们被人宰杀烹煮湖泊大量干涸、江河比比断流,连黄河长江都无法幸免,神州上下遍地垃圾,华夏大地处处水臭,中华历史几千年都没有过的惨状却在不到60年内就出现在我们这个“盛世”里,悲耶?!喜耶?!难道我们还可以继续用“天灾”这样的借口来骗自己骗世人吗?!同样受额尔尼诺和拉尼那影响,为什么欧美的江河湖泊没有出现这样的惨变?!我真的很怀念幼时学校里穿校而过的小河里那一河清水,满河的鱼虾曾吸引我在河中踩满脚印,相信大家也都有类似的回忆...希望这段回忆不会成为永久无法复制的烙印!



[ 本帖最后由 火一般的羞 于 2008-3-19 23:54 编辑 ]
www.xjfish.com

TOP

看着好可惜啊

TOP

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注意这些环保呀,要不以后我们都不能野采
www.xjfish.com

TOP

早在建坝之初就看过相关对这此坝是一个大LAJI工程的论述文章。真是后患无穷。人治的特点。
对于水生物及生态的破坏就更别提了。

大家如果不信可以搜一下关于黄万里的文章。

TOP

原帖由 火一般的羞 于 2008-3-19 23:55 发表
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注意这些环保呀,要不以后我们都不能野采


要野采,一定要野采
有利于我们研究啊

TOP

原帖由 袁帅 于 2008-3-20 00:21 发表


要野采,一定要野采
有利于我们研究啊

哈哈,过程更 享受呀
www.xjfish.com

TOP

注意野采可不是滥采。

TOP

这个周末可能我要去鸿雁池,目前定的是周五晚上,去帮亲戚做点事,住一晚上,周六去野采,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到时在说吧
要是去了,我就提个桶,抓上几公斤虾和鱼,哈哈,好好乐和下,亲戚说帮我找网子

TOP

向来都是这样.我们这里修好的路挖断,再修,再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