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水族届对于在水草养殖中是否可以采用底滤以及底滤的优缺点争论不休,反方的意见是底滤容易造成底床的肥料损失以及如果底沙使用ADA等泥底容易提前崩解。经过我的一年半的实际应用以及不同过滤的对比,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对于普通使用沙子作为底沙的草友(相信大部分草友都是像我一样使用沙子作为底床的吧),对于草缸而言,使用底滤或者底滤+外滤(>1米的草缸)的效果绝对与不使用底滤的效果不同,尤其是使用反冲式底滤,实际上其在草缸中担任的角色已经从过滤而转为其它方面,而过滤的作用反到不是很重要了(外滤桶是过滤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我的体会如下:
1,活化底床:由于水草残叶、鱼类排泄物以及喂食的残渣等难免进入底床,这样就会造成底床的腐败问题,而使用反冲式底滤就可以尽量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2,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繁衍:硝化细菌是好氧细菌,缺少了氧气就不能成活,而底床恰恰是硝化细菌除了外滤桶里面外重要的寄生场所,反冲式底滤将新鲜富养的水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入底床,为其生长提供了温床。这样硝化细菌群落就会及时地将系统中的氨态、铵态氮分解为硝态氮供水草吸收,形成良性循环。
3,为水草根部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很多教科书上在开缸指导中无一例外的提出铺设底肥的重要性,的确,为水草根部提供养分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市场上很多底肥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农用化肥,而且在开缸初期水体的硝化细菌系统尚未形成,并且开始阶段水草刚刚入缸,尚不需要如此大量的营养,而此时大量的农用氮磷钾进入水体,很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些营养被藻类吸收,就会导致初期的褐藻爆发,相信很多草友都有这个体会:开缸一个月之内是草缸以及鱼类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度过这个阶段,鱼你让它死它都不死。但是一旦铺设了底肥,其养分释放量是无法人为控制的,而使用反冲式底滤,你就可以人为控制养分加入量:开缸的前一周,为了避免爆藻,可以不加入任何肥料,而一旦开始施加液肥,液肥可以很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水体,反冲式底滤的泵随之将含有液肥的水输入到水草根部,就会为根部送去源源不断的养分。这样就可以达到不用添加其它肥料而使水草各个部位获得足够养分的目的。当然对于根部需肥量大的水草如红蝴蝶、箦藻一类适当的施加一部分根肥是必要的,根肥与底肥的最大区别在于根肥的缓控释性能。
4,使水体的上下层的水温保持一致:很多草友可能有这个体会,在冬季水草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烂根现象,实际上极有可能是由于底部温度不够造成,在很多地区,冬季很冷,为了维持水草生长温度,绝大部分需要电加热棒,但是电加热棒只是解决了底沙以上水体的温度,而底沙以下的水体由于不能很好的与上部水体进行对流、热交换,很容易产生温差(有草友报道相差4度!!),而使用了反冲式底滤就会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好的反冲式底滤的要求是水的流出可以均匀分布在草缸的各个角落,不要产生沟流、短路现象,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所谓的“同程式底滤”。
实际上我的体会:反冲式底滤的过滤功能已经退居其次了,其主要功能已经被上述作用取代--有了足够的外滤,没有必要非得把反冲式底滤当作过滤手段了。
当然,对于底滤尤其是反冲式底滤的优缺点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的也只是我自己的感受,并没有向各位草友兜售这个玩意,也没有兜售的动力和动机,我只是把自己的使用体会说出来,给大家一个借鉴--反正我用的挺好,并会一直用下去。小平同志讲: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 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渔民 于 2007-8-30 14:32 编辑 ]
提示: 游客身份不能浏览全部内容,请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后继续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