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了09年东北的第一场春雨。迎着细细的雨丝,闻着微腥的泥土气息,感受着春天的脚步,期待江河解冻,扬竿挥丝。对垂钓用线偶有所感,现录之,大家觉得不当!请拍砖。
钓鱼是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户外运动。钩、竿、线、漂、饵,涉及到选择和调整。对于休闲钓鱼用粗线还是用细线,也大有争议。有主张小钩细线的;也有坚持大钩粗线的。具体选择,更多是个人习惯。值得参考因素如下:
1.个人技术。一切以人为本。细线博大鱼,对钓技有很高要求。如果你的垂钓经验丰富、钓大鱼记录较多,选线可以略细,刺鱼用力恰当,刺鱼后准确判断鱼的大小,耐心溜鱼;初学垂钓,刺鱼发力掌握心里没底、性格急的钓友用线应该略粗。
2.用竿软硬。软竿配细线能有效克服大鱼发力,确保少跑鱼。硬竿中鱼,提竿往往容易直接提鱼出水。造成跑鱼断线,用线亦略粗。
3.线的质量。不同质量的鱼线,结节拉力差别较大。经济允许,用高价位的明牌线,可以稍细。纯休闲,鱼口相对较生,可以用粗线经增加拉力。
4.水边环境。岸边平整,没有树枝、水草,便于起身运动,化解大鱼冲击力,可以用线稍细。无法移动的钓点用线亦略粗。
5.水体深浅。水深,扬竿角度优良,回旋余地相对大,便于控鱼,可以用线稍细;水浅,竿不要打满,用线亦略粗。
6.鱼的因素。南北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水稳水等因素决定,同样大小的鱼的力量差别很大。以我的亲身经验。去年夏天时,以光威3.6米“丽峰”溪流竿,在精养鱼池钓4斤重鲤鱼。人不离位,5分钟看鱼,10分钟入护。同一季节,在查干湖流水环境,一样的钓竿、线组,钓2斤重鲤鱼,人站在钓台上,双手举竿过头顶,10分钟看不到鱼。至少15分钟才能入护。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钓技进步,更需实践。
提示: 游客身份不能浏览全部内容,请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后继续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