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CDCXQ 于 2011-6-24 20:36 编辑
先说说小魟鱼。小魟鱼最好是和体形差不多的个体养在一起,因为有差异就会有强势和弱势,不太有利于小魟鱼的生长。还有就是养小魟鱼的缸,最好不要太大(大缸隔开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太大容易紧迫,对于食物的获得也不是很容易,但是小缸养小魟鱼一定要注意水质的变化——最好和一个大的缸串联,共享一缸“大”水。换水和吃的比例一般是每天1-2次为宜,(换水和吃的次数越多大的越快,性的成熟就越快)换水多还不会生病!居我所知台湾那的许多大大每天换水是鱼缸的一半或4分之3,所以他们的换水储备缸是用“T”(吨)和池来说的,由此可见换水的重要!还有就是定水——要有专门的缸定水,还要爆汽,建议每天换!(我自己的做法是一般换:1米5的定水缸换4分之3,换到我的3米的大缸里)说到吃的,有许多的讲究和学问,我自叹不如,但我也知道一些知识:大家分享
1、刚出生的小鱼:如果你有经验就捞出(捞的时候特别小心,他的皮很薄很嫩的,最好用盆子赶后拿出
来,再放到你要放的地方,开口的食物有:线虫(太脏,易污染水质)、黑壳虾、血虫(活的最好),红
绿灯(喂时要在晚上,因为灯关了他就沉到水底,白天都在上层)、再有就是虾或是泥鳅剪碎。
2、如果你没有经验就和我一样用最“笨”但最实用的办法:我把种公抓走了,因为母魟鱼是不会去咬小魟鱼,再说给母鱼一个恢复的时间对母鱼以及下一代肯定是有利而无害的。但是由于母的刚生完的时候荷尔蒙的释放达到最高,所以也是交配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就要等一段时间,所以二者之间的权衡就由您自己把握。我在喂母魟泥鳅的时候小魟也会接触到食物,根据动物的出生第一原则(见到第一是妈妈,吃到的第一口就认定是以后的食物),他以后就很会吃泥鳅,只是要剪碎。到了一个多月后才会慢慢尝试其他的食物。当然也不一定所有的母魟都不会咬自己的孩子,记得要仔细观察再决定以免造成损失。还有就是小魟鱼要在卵黄囊吸收完才开始开食,所以心不要急,几天不吃是正常的,关键是看有没有食欲和扑的动作,要有耐心,要反复多次的尝试不同的食物来喂,不吃马上用吸管吸掉(以免污染水质),一般最快2-3小时试一次。
3、换水的时间----吃好了换和换了再吃,是争论许多年的课题。我认为对你适合的是最好的。吃好了换——可以把大便和脏东西一起带走,但是吃饱的魟容易受惊吓,很容易生病,而且水温换进去的水如果没有原缸水温高就是导致肠炎的因素!所以建议在吃好后几个小时和夏天用这个方法。换了再吃,就是吃了又把水搞坏了,一会大便来了等于白换啊,哈哈,但是这样很保险啊!
4、小魟鱼的温度建议不要太低,一般在29-30为宜。记得电热棒要加套,小魟的烫伤比较难搞一点。还有就是水流不要太急,小魟比较单薄,水流大了就会随着水流飘起来,就会影响成长了。灯光记得要开,(每天开8个小时就好)和大自然一样)因为可以使他体色好起来。灯光一般用白的,如果想让你的黑系列变的更动人可以加一个蓝灯(海水和六间用的就可以)效果已经得到验证!开灯了就会有藻类的生长,棕褐色的就不建议留着了,因为没有用,是绿的建议留着,可改善水质的!说到体色一般都会用浅的背景和底版(动物都有保护色,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发现而和周围的环境一致)使我们的魟达到自己审美要求。(一般都选白的或浅蓝的)
再说过滤和水质
说几个大家常常忽略的小问题:就是硝化细菌是喜氧细菌,所以在底滤里的放置很有研究和说法。首先滤材要腾空放,(在许多的台湾和日本的缸了可以得到验证),不要和堆煤一样放着,如果和堆煤一样放着时间久了不但不会产生硝化细菌还会增加水质败坏的速度!(滤材变黑发臭就是特征)腾空放就是用玻璃条把滤材和缸底分开来,最好有3-7厘米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再用沙条打汽,你的底滤缸里的硝化细菌就会生活的很快乐了!当然最后要提醒,硝化细菌不喜欢光,最好可以做到避光!理论依据——透光的濾盒,會造成不必要的光合類生物或菌種的茲生,本來的空間就不大了,多出一些食客來搶食,
于分解有機物來說並沒有影響,但對于轉化氨毒素的硝化類菌而言,則是雪上加霜,——以上截选自台湾龙飞凤舞的D。T大大的发言
1、
还有就是许多鱼友在洗滤材不是水混了就是鱼出状况了,所以我建议滤缸只洗棉之类的,不建议洗滤材。但真的要洗的话,建议一隔一隔清洗,(间隔一个月再洗下一隔的滤材)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那么滤缸很脏怎么办呢?就是吸走滤缸底部沉淀的那些脏的,最“毒”的都在这里哦!当然可以不拿出滤材就可以把这些“毒”吸走但是最好的还是——底滤缸打洞做阀门,每次清“毒”开一下阀门就好,当然不要一次都放光,要慢慢来,分几次!
2、
滤材的选择,要选中间的空隙比较大的那种,这样硝化细菌才有地方可以住。比较常见的有:玻璃环,硝化球和细菌屋。有个方法可以让你知道你的滤材的饿好坏,就是用红墨水放在小的瓶盖里放一点,把玻璃环一个一个叠起来,看可以红几个!我就用最笨的办法买进口的买贵的!哈哈哈还有就是放的顺序也有讲究:下水——白面(常洗的就是这个,一般1个月1次)——蓝棉——藤棉——玻璃环(细菌屋)——上水!
3、
水质的好坏,学术性的我就不说了。我比较笨,但我会总结。我发现了规律,现在拿出来:我个人认为好的水(这里指养魟好的水)是这样的,首先在上滤的下水口和底滤的出水口和缸中水面的接触的地方的泡沫应该在短时间内化掉,再者在缸壁和水面接触的地方应该没有泡沫,最后在底滤的进水口的那一阁里应该没有泡沫。这个观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因为有理论的依据的——就是海水鱼为何要用蛋分(蛋白质分离器)的道理一致。
提示: 游客身份不能浏览全部内容,请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后继续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