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造景缸是否一定要铺设底肥
在植物学上,氮为叶肥--鱼的排泄物可提供;钾为茎肥--腐草可供;磷为根肥--过多会使藻类泛滥,且水草的根只是固定用,并不太重要。但是水草可使用的氮肥并非什么形态都可以吸收,有些可以吸收却不能使用而成为累赘。最常见的例子为亚硝酸盐,水草不能利用,必需以硝化细菌还原成硝酸盐后才可以利用、吸收,因此硝化系统在此又是一个重要角色了(请参照硝化菌为什么重要一文)。钾肥为水草所需之多量元素,也是一般水草液肥中常见的成分。通常不要把水草的枯枝败叶去掉, 这是个不错的钾源。包含铁质在内的微量元素是很重要,但在添加时不能多,以免造成对鱼只的毒害。一般的液肥(液态肥料)中多少都含有铁等微量元素。基肥是一种铺设在水草造景缸砂层下面的固体肥料,基肥中除了含有大量微溶性微量元素的无机盐,更多的就是水草生长必需的铁质。 水草造景缸却并不一定要铺设基肥才种得好水草,这是因为水草的整体植物体表面都能够从水中直接吸收养份,尤其是水草的叶片吸收养份的能力和效率远比根部要强。相比之下,根部以固定母体为主,所以不见得非要在砂层中铺设基肥。 但是毕竟铺设基肥总有好处:它不但可以供水草根部吸收,还可以溶入水中供水草的茎叶吸收。并且水草根部能分泌一种根酸,从而分解一些难溶性基肥并从中吸收养分。 当然一些纯粹用鹿角苔、矮珍珠或者可以在沉木、岩石上攀附生长的铁皇冠、黑木蕨等水草为主题的水草造景缸就更加不需要铺设基肥了,但是平时也是需要添加液肥补充生长的。
常见置景石的种类
饲养一缸热带鱼,假若不经过美化布置,而只是一缸清水,几条游鱼游于水中,会使人感到单调和乏味。为了加强观赏效果,鱼缸中的美化布置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尤其是公共场合,供广大游人欣赏的地方就更要加强缸内的美化布 置。鱼缸的美化布置,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就象盆景的艺术制作一样,既要层次清楚,布局合理,又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决不是杂乱无章,草石乱堆,要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鱼缸置景就象制作盆景或点缀园林一样,首先要选择理想的置景材料。一个漂亮的园林,一个高雅的盆景,首先要看奇峰怪石。怪石历来都是艺术家们置景的重要材料,如南方造型小巧的园林、桂林的山水,都离不开奇峰怪石。鱼缸内造景借鉴了这些巧夺天工的手法。 在大自然里,用于鱼缸置景的怪石种类很多,没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审美观点去自行选择。例如南方的笋石、斧辟石、钟乳石、太湖石、珊瑚石、以及五颜六色的卵石、芦管石、岩浆石等等。有了造型奇异、美观理想的怪石,还要配上几株生长茂盛的漂亮水草。这样,在你的面前就会出现一副天然的水底生物图,给你的生活增添极大的乐趣。
常见置景石的种类
1、太湖石 产于江苏省太湖,一般南方的园林多用此堆叠成假山置景。太湖石无尖 棱角,表面较光滑,形状怪异多变,石色一般为灰白色、也偶有色青而黑的。此石宜作一些大型水族箱置景,种植大型水草,颇有南方苏杭园林的味道。
2、斧辟石 色青灰或黑灰,可开凿成较大的奇峰异岭。显得景色奇伟壮观,再配上几尾游鱼,种上几棵水草,真可谓巧夺天工。此石置景适合于大型鱼缸。
3、石笋石 有灰色和紫褐色两种,质地软中有硬,产于江西、浙江交界处,来源较少,非常珍贵。石笋石造型奇特,细长直立,似雨后春笋,用此石置景,有一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味道,风趣别致。石料断裂处常有棱角,需打磨光滑后使用,适用于中型鱼缸置景用。
4、珊瑚石 是一种海洋腔肠动物化石,有白色、红色两种,形状怪异,有的象鹿角、有的象一株小树,形态各异、美妙绝伦。珊瑚石适合于小型鱼缸置景。如能得到大株珊瑚,置大型景也别具一格。
5、卵石 是山石经过长期的冲刷而逐渐形成的,光滑而浑圆,大如标盘,小如雀卵,色泽有黑、白、红、紫、黄、灰、褐等色。置出景来五颜六色,十分美丽,尤以南京雨花台的雨花石更为著称于世。适于小型鱼缸置景。
6、贝壳 海洋生物的外壳,种类繁多,如大海螺、扇贝等等,形状奇异,造型美观,五彩缤纷,堆叠于水中,就如同在海底世界一样,适用于小型鱼缸置景。
水草造景设计
水草设计
在我国许多园林小品中,植物设计必须具备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统一。那就是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出各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开幕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水草的设计也一样,也要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何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水草的色彩、水草的姿形以及各种水草在原产地的环境特点及其生态习性;又何谓艺术性?也同样是通过艺术构图,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各种水草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让人欣赏后,马上就会联想起某一地区的风情风貌。由于我们种养的大多不草都是来自欧美,西非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因此,在水草造景设计上也要体现各地区水域特色的万种风情。不过,园林植物的造景是有一定法则可循的,如多样与统一、协调与对比、韵律与节奏以及均衡原则,也可以将这些法则借鉴和运用到水产造景中去。巧妙地充分利用水草的姿形,色彩、线条进行有机的构图,通过水体生物环境的变化,造就一幅生动迷人的水底绿色生态图。
1、多样与统一 水草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姿形、色彩、线条、质地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多样性也大。如何在构图设计上,使之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并得到和谐统一,这就要借鉴和运用多样与统一的法则了。如果我们将众多的水草都布置在方圆不过1m2的水箱中,就会显得变化太大、杂乱无章,失去美感。但也不能为了统一,就采取简单机械、没有变化的搭配,这样又显得单调呆板。所以,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法则。 在水草造景中,要有前景、中景、后景和侧景之分。前景要配植1-2种低矮的水草,像鹿角苔、莫丝、罗贝和、地毯草、矮珍珠等,体现出水草的群体美,有一种统一感;景应配植较长的水草,如宽叶血心兰、绿柳、红柳、细巴戈、香菇草等,在这些水草中可先把-3种(每种5-7株一丛,或10-15株一丛不等)来种植,与前后景相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富有层次和变化;后景与侧景则应配植长的且线条丰满的水草,如大宝塔、红丁香、虎耳草、红蝴蝶、红松尾、乌拉寺皇冠等,衬托着前景和中景。这样,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原则,使得景色显得更加生动壮观。
2、协调与对比 水草造景设计和园林造景一样,也要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从中找出姿形、线条相近的水草种植在一起,让人有一种柔和、舒适的美感。如在中景或侧景,选种一些绿柳、蔺草、细巴戈、水芹叶等,在姿形和线条上能产生协调感。相反,用差异和变化的手法,可表现出对比的效果,使人产生强烈的刺激感。如在一片空旷的前景后面,种上5-7株一丛的红柳或红蝴蝶,与绿色的前景和后景相映衬,色彩上一冷一热的强烈对比,使小景突出了主题,烘托了气氛;再加上一群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穿游水草丛中,这一静一支的对比,给人以一种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水族箱里的布置
提示: 游客身份不能浏览全部内容,请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后继续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