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照不足 水草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光照不足,会降低水草的光合强度,同时也就影响了水草的正常生长发育。如红柳、红蝴蝶等红色水草,因光照不足会使叶内的花青素减少,而叶绿素增多,以后就逐渐地变为绿色,原来那种艳红夺目的色彩慢慢地消褪;绿色水草若在光照不足情况下,也表现出黄化、植株纤弱、生长不正常。如果把它放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水单又慢慢地恢复了正常,叶色也翠绿欲滴;红色水草也变得艳红耀眼。因此,要加强光照避免光照不足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但是一定要根据需要,科学增加光照,因为光线太强或时间过长,会导致水草猛长,水温升高,藻类繁生。 (三)水温过高过低 水箱的水温过高,使水草的叶片或幼嫩部分发生灼伤,导致落叶或黄叶等现象发生,严重时,叶片易于腐烂和溶解。水温过低,对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水草的生长发育也会有影响。如植株体内的代谢机能降低,并停滞生长。有时也使植株全株或局部发生坏死、烂根等症状。 (四)盐害 水草的脱水是一种生理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施肥过多所致。因水中的总离子浓度高于水草体内,渗透作用会导致水草细胞失水,于是就出现缩水现象。发生轻微时,叶形变小,幼叶卷曲不伸展;若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渐而腐烂死亡。处理方法是及时换上新鲜的清洁水。降低水体中离子浓度。 (五)药害 一般水草对各种消毒杀菌药物的耐受力要低于鱼类。因此,我们在清除藻类或给鱼治病时,会因药物施用过量而伤害水草。避免的方法是给鱼治病时将鱼捞出另箱治疗;除藻类用生物除藻法,即放养一些腐屑型和滤食性鱼类等,通过生物间的作用来消除,减少用药的次数和药量。预防方法主要是在治疗缸中治病,严格按用量使用药物;使用活性炭过滤或大量换水来减轻药害。 (六)硬度 硬度对水草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如果水体硬度不适当,水草将无法吸收水族箱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硬度过高:水草顶芽生长点会萎缩,上部叶片下垂如同将要收台的雨伞,表现最明显的水草主要有红色系的血心兰、百叶草等,绿色系的虎耳、小对叶等。 硬度过低:水草的叶片将会扭曲或畸形生长,表现最明显的水草主要有红柳、中柳等。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有水草爱好者将中柳作为指标水草, 通过它的变化来判断水体的硬度,可以免去频繁的水质监测。 [NextPage] 二、细菌病害及防治 1.腐烂病 腐烂病是一种感染性的病害,病原属于一种细菌。此病菌感染水单后,叶片上起初出现水渍状褐斑,后渐发黄,乃至全株叶片呈纤维状溶于水中,若与健康叶相接触,很快就会传染。导致此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草在运输途中,因温度过高,促使细菌滋生而感染。购买者买回水草时,将感染疾病的植株混杂在健康植株中。如果不及时清除,就植于水箱中,病菌很快会传染开来。 防治的方法,一是要及时剪除感染疾病的叶或茎。若是丛生型水草,去掉病叶后,隔开放在另一容器里,并观察其发病的进展,一旦发现有新的症状,立即用0.2-0.5μg/g的硫酸铜浸泡,来杀死病原细菌;二是将水箱的水温降至20℃以下,控制病原细菌的繁殖。 2.水羊齿病 水羊齿病主要发生在铁皇冠、黑木蕨等水生羊齿类水草的叶上,病原也是一种感染性的细菌。被感染的叶类或边缘部分,呈现半透明状的浅褐色斑块,与健康植株接触后,易于感染。 发生此病的原因与水温偏高有关。故防治此病就时应及时剪除病叶,然后降低湿度至20℃以下为宜;并精心养护,以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3.椒草病 椒草和其他水草相比,因植物体抗病力较差,而容易感病。病原是一种细菌。感染疾病植株的叶片边缘或尖端,呈现出半透明状的淡褐色斑块,以后慢慢地溶于水中。发病原因与腐烂病相似。病情严重时,使整株的叶片溶化掉,有时感染周围的植株。 防治方法主要是降低水温,并频繁地换水,去掉病叶或病株,减少病原。因水箱内有鱼类等生物,水草发病不宜采用药物治疗。 [NextPage] 三、物理性伤害及防治 1.螺类食伤 螺类等软体动物是清除水族箱藻类的帮手,但有时为了补充食源,螺类也为害水草,导致被伤害的水草叶茎残缺不全,往往会影响观赏效果。此外,受伤处也易被细菌感染。解决的办法只有迅速地移走螺类。 2.鱼类损伤 一些种类的热带鱼在原产地均以水草作为食源。现在作为观赏鱼来饲养,经人工驯养后,虽然喂的是人工饲料,但仍改变不了吃水草的习性。所以,在水族箱里避免养像泰国鲫、八字娃娃鱼等食草鱼类。还有些观赏鱼如皇冠泥鳅等虽不吃水草,但有掘穴的习性,因此也伤害了水草的根系部分。 3.人为伤害 因人为的不小心或人为操作不当对水草造成的伤害,必须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NextPage] 四、藻害及防治 (-)藻害种类及清除 藻害是水草的大敌。它主要粘附在水草叶面、水箱壁以及过滤设备上。藻类对水草的破坏,严重地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若不及时地清除,势必造成水箱内环境恶化。 1.褐藻 褐藻也称矽藻,以硅藻居多,一般茶褐色的薄膜状,常生长在玻璃、石头或叶片上,是褐色薄层状藻类,用手指轻轻一擦,立即脱落。 褐藻发生的原因:在水族箱新设立完成不久,水质尚未稳定;氨氮化合物分解不完全氧气供应不足;氮素和碳素成分过高,硝酸盐浓度在50mg/kg以上,二氧化碳浓度在20mg/kg以上;光线太弱,水草的光合作用不佳以及水中含氧量过低,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因为褐藻的需光量非常低,生长能力特强;照明时间过短;酸碱度过高,PH值在7.5以上,都是褐藻产生的原因。 褐藻的清除:定期有规律地换水,结合刷藻器刷除;密植水草,让水草生长占优势;使用含有细菌的过滤器,或人为加入细菌,特别是反硝化细菌,降低硝酸盐的含量;使用活性泥炭,以降低PH值;减少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开缸初期加设供氧系统供应氧气;使用水质稳定剂来稳定水质;增强光线强度,并增加照明时间;投放食藻生物;当水草生长旺盛,环境趋于稳定时,此藻也随之消尽。 2.绿色丝状藻 常生长在水面附近或是光源充足地方,呈浅绿色、长丝状藻类。有附着生长的特性,它们与水草共生,生长于良好的水族生态缸中。 绿色丝状藻发生的原因:硝酸盐浓度稍高;换水次数太少; PH值不完全安定,常在7.5-8.5之间变动;碳酸盐硬度过高,达15°dH以上;二氧化碳的实际溶量不足;光线过强,光照时间过长;水流强度不够。 绿色丝状藻的清除:定期有规律地换水;加入适量的反硝化细菌或多种一些水草,降低硝酸盐的含量;加入二氧化碳的补充;加入水质稳定剂来稳定水质;使用活性泥炭过滤水质;减少光量,缩短光照时间;使用大功率泵加强水流;降低碳酸盐硬度;投放食藻鱼;严重时先用人工方送去掉大部分后再用其他方法处理;使用高质量的除藻剂。 3.绿色苔状藻 也称为绿色粘膜状藻或海苔状藻,呈浅绿色,是一种会发出腥臭味的藻类,大部分发生在底床表面及一些石头、叶面或玻璃等固着面上生长,生命力极强,像一层地毯般铺在固着面上。 绿色苔状藻发生的原因:购买水草时带人光线强度过高,光照时间过长;氨和氮的含量过高;长时间不清除底破沉积物;换水量太少或换水时间间隔太长;长时间不清洗过滤设备;水流在底砂中存在死角。 绿色苔状藻的清除:水草在种植前进行消毒清洗;勤换水,换水量要达到1/3;结合换水清除底床沉积物;使用底部加热装置,让水充分对流;密植水草,降低氮和磷的含量;加入适量复合细菌;减弱光照,缩短照明时间;投放食藻鱼;定期清洗过滤器;使用高质量的除藻剂。 4.绿色浮游性藻类 简称绿藻,种类很多,有丝状的,也有斑点状的。丝状藻是一种悬浮在水中,成海绵网状的浅绿色藻类。这种藻类除影响观赏外,对水草没有太大的害处,有时候使用这种藻类作为孔雀鱼的饲养水,补充植物性蛋白。而斑点状藻却附在玻璃壁或水榕类等水草叶面上。若丝状藻附着在鹿角苔等水草上,则很难除净。 绿色浮游性藻类发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随着水蚤等鱼饵一起带入水族箱内的。 绿色浮游性藻类的清除:使用紫外线杀菌灯可有效地去除它;换水时可大量去除它;可作为部分鱼类和食藻鱼的较好的饲料,因此可以让一部分鱼来摄食它。 5.绿色线状藻 又称胡须状藻,是一种绿色细线状纠缠成团的藻类。常在固着物上攀附生长,再生能力相当强,它的生长与光线无关,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肥料。 绿色线状藻发生的原因:在购买水草时不慎混入;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溶量不足;水体中氧气含量过多;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不足;水体中磷酸盐的含量过高;硬度太高,水质不稳定。 绿色线状藻的清除:刚购买的水草必须切除带有藻类的叶片,并进厅消毒处理;加强二氧化碳的供应;降低扬水泵的功率,尽量不要使用增氧泵和增氧管;调节氮和磷的比例,区它们的比例关系达到平衡协调;加强换水,去除部分盐分,降低硬度;使用活性泥炭过滤或加入水质稳定剂来稳定水质;人工清除比较困难,可以使用食藻鱼、食藻虾来啃食;使用除藻剂,最好重复使用几次。 6.刷状藻 又称毛皮状藻、红藻,对水草的破坏性较大。其特点喜于明亮场所滋生,它紧紧粘附生长于老旧叶片上、玻璃或石头上面,看起来好像一根根细小而突起的毛状物,犹如牙刷,放名为刷状藻。这种藻类颜色变化很大,从绿色到黑色都有,是水草缸中最为可怕的藻类,最让人头痛的还是它的繁殖速度相当惊人。轻则有碍于观赏,严重时可使全箱的水草枯萎黄化而死。须状藻为害水单时,则呈卷曲状附着于叶的尖端;而刷状藻在水草叶面、茎及限上长出厚密的剧状物,类似于陆地上的草坪。 刷状藻发生的原因:购买进水草时一起带入;氮素分解不正常;磷酸盐过多,光照强度太高,光照时间太长;水流速度太快,氧气含量太高也会促进它的生长;水质不稳定。 刷状藻的清除:刚购买的水草必须切除带有藻类的叶片,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活性泥炭过滤或加入水质稳定剂来稳定水质;此藻一旦发生,即使用人工清除的方法和大量换水来遏制它的进一步蔓延也是比较困难的,可以使用食藻鱼、食藻虾来啃食,在初期可放养小精灵或飞狐啃食,在后期就只有放养青苔鼠,并结合人工剪除染有藻类的叶片;使用除藻剂,最好重复使用几次;加入复合细菌,加强分解含氮化合物的力度;多种水草,降低氮磷含量;降低光照,缩短光照时间;降低扬水泵的功率,尽量不要使用增氧泵和增氧管;加强二氧化碳的供应,排出过多的氧气。 7.蓝藻 这是一种在固着物上蔓延生长,呈薄层状,外观如雾状,富含粘滑的胶质保护层,带有特殊味道的蓝绿色藻类。蓝藻是一种危险性的藻类,很容易发生在初设的水箱内。其特点就是繁殖快,生长迅速。附生在水草上时,形成一层脂膜而抑制水草的呼吸作用。它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是水质恶化的重要标志,蓝藻一但发生,就表明水体硝酸盐过多。 蓝藻发生的原因:底床受到污染而腐化酸败;底砂铺设得不恰当,通常表现在砂子太细或者铺得过厚;因喂食而导致水质恶化,换水次数太少,而且没有定期清洗底砂和过滤器;水草的种植量太少;照明状况不好,光线太弱;漂浮性水草占的比例较大,水面的氧气进入和光线直射受到影响水流较弱,滋生了藻类。 蓝藻的清除:定期检查和调节水质;迅速清除死亡的藻类,放入食藻鱼,使用除藻剂;多种水草,加强水流的循环。 (二)藻类的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种养水草的水族箱,总避免不了要发生藻类,一旦藻类发生严重时,则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妨碍水草的观赏效果。但只要掌握了水草的生长规律、水质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控制藻类发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水箱内磷酸盐含量过高的话,会有利于蓝藻、须状藻及剧状藻类的大量繁殖;另外,硝酸盐含量过高,也是多种藻类的营养物。因此,要定期测试水箱内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以及定期换水,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藻类的发生。 2.利用生物防治 水族箱内一但发生了藻类,要想办法利用以藻为食的鱼类、螺类或虾类来消灭,这是防治藻类的有效途径。但是,不要放养单条或太少量的鱼,因它们在原产地的自然环境中,这些鱼都是以群聚生活的。如果一种鱼类放养单条鱼,往往会失去其食藻的习性;如果放养十条或数十条鱼,则会增强它们互相竞争抢食的特点,使之变得更活跃。 (1)食藻鱼:常见的爱食藻类的鱼主要有 泰国飞狐:这是一种能有效清除藻类的鱼,它主要吞食绿藻和硅藻。 胡子异型:它对吞食硅藻是最有效的理想鱼种。 鞭尾鱼:和胡子异型一样,是吞食硅藻和绿藻的鱼。 青苔鼠:也是吞食绿藻的好手。 黑玛丽:专门食藻类的嫩叶,特别偏食于毛藻,属于狠吞虎咽的大食客。 除此之外,还有小精灵、孔雀鱼、花间吸鳅和皇冠豹等都是食藻的理想鱼。 (2)食藻软体动物:螺类主要是取食玻璃壁上的绿藻,但是,当它食完绿藻后,在 无食源情况下,转而要取食水草了。因此,当它食完藻类后,及时将其转移掉。 除螺类,还有石卷贝、逆卷贝、金苹果蜗牛、苹果蜗牛等,都是以藻类为食的软体动物。 (3)食藻虾类:食藻的虾有红尾虾、黑壳虾、南沼虾和日本沼虾等。主要摄食绿藻和须状藻类。利用虾类除藻时,不宜放养过多。若大多了,则很快地将柔软的水草一扫而光。 3.天敌的防治方法 在池塘或开放式水族箱中有时候会因寄生虫或叶片上的害虫而使水草受到侵害。尤其是湿度和温度高的条件下,甲壳虫、红蜘蛛以及蚜虫等等昆虫就会很快地聚集。它们常常大量出现在水草露出水面的水上叶部分,而受到寄生虫侵袭的水草叶面部位会变丑、新皱,并使得生长受到妨碍。因为要顾及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所以要选择伤害性小的化学药剂来控制。 最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天然的食虫生物,像食虱芒、花边翅、姬蜂等。它们不会造成有害的结果,因为当叶片上的寄生虫都被吃光以后,这些捕食者自然就会缺乏食物而死亡。当然也可以采用药物及时杀灭,应选择伤害性最小的杀虫剂,要小心使用,确保鱼类不会死亡。 [NexetPage] 五、综合防治措施 所有水草的病原体对水草皆有感染性,但水草病害的发生并非是病原体与水草间的单纯关系。环境中的非生物及生物因子对病原体的致病力及水草的抗病力均有直接的作用。当水中的环境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如水温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营养元素过多或缺乏、PH及硬度不适、施用化学药剂、螺类或者人为伤害等情况时使水草抗病力降低,这样便增加了病原体致病的机会。病原体利用自身的能力直接由表皮细胞侵入水草体内,或经由水草上的自然开口或伤口侵入。每一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侵入途径,有的只能通过一种途径侵入,有的能通过多种途径侵入。病原体侵入水草的植物体后便与水草形成一种寄生关系。当水草的抗病力降低或条件适合于病原体生长时,病原体便大量繁殖,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这些病原体依靠水草体内的营养维持其生长、繁殖,水草细胞内的代谢作用被病原体所分泌的毒素、激素等干扰,水草细胞内的物质不断被破坏、消耗,或是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输导被阻塞,导致水草不规则运用能量,并产生各种病害症状,如叶片卷曲、植株腐烂等。大部分病原体仅能局部感染,但有少部分病原体既能局部感染又能全株感染。局部感染的病原体一般感染部位仅限于根、茎、叶等的某一部分,故即使到了病害末期,也仅是植株的局部腐烂而已,而全株感染的病原,可以在水草的任何部位感染,到了病害末期,全株腐烂而死。因此对水草疾病和敌害的预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中兼施、防重于治”的原则。 |